数字创意学院走进盛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

【时间:2025-04-12】【字号:

传承黄河非遗文化,点亮劳动教育之光。4月11日,数字创意学院晏丰公益项目团队走进济南市历下区盛和小学,为二年级学生带来劳动教育课程——《艺麦相承》。该课程是《融合黄河非遗文化打造新型劳动教育课程》项目的“大师金课”系列之一,通过融合黄河非遗文化与劳动实践,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传统文化,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非遗与劳动融合传承黄河精神

课程中,社团成员以生动讲解向孩子们介绍黄河滩涂小麦的生长环境及其在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中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展示与互动问答,孩子们认识到小麦不仅是主食来源,更是黄河农耕文明的象征。同时,社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学习“黄河非遗粮画”技艺,将小麦、谷物拼贴成麦穗、黄河等图案,在手工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劳动实践,既感知黄河文化底蕴,又体会劳动的价值。”晏丰公益社团负责人表示。课堂上,孩子们热情参与,创作出多幅充满童趣的粮画作品。  

校方高度评价共育劳动之花

盛和小学二年级延时课负责人李老师评价道:“课程用生动的黄河故事触动学生心灵,既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又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传统文化,增强环保意识与爱国情怀。”她指出,通过黄河故事讲述与粮画制作,学生深化了对黄河文化的理解,课后主动表达出珍惜粮食、热爱母亲河的真挚情感。  

盛和小学总务处张主任全程观摩课程后表示:“社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用学生喜爱的形式传播黄河文化,这种创新值得肯定。非遗与劳动教育结合,正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体现。社团为小学生带来高质量劳动课程,展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深耕两年探索打造标准化课程体系

《融合黄河非遗文化打造新型劳动教育课程》项目由晏丰公益社团依托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优势,经两年调研实践,开发出融合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标准化课程方案。项目以黄河非遗为核心,已设计多门特色课程,并计划在部分必赢体育及研学基地试点推行。  

此次《艺麦相承》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播撒下文化传承与劳动光荣的种子。未来,晏丰公益社团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推动黄河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结合,为弘扬黄河精神、培育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数字创意学院  张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