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时间:2018-03-02浏览:0

作者: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人文社科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刘新玲、栗显淇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人们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而是希望吃好穿好。尤其是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概括当前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要层次更高,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追求必赢体育的是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的表述,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人们不仅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不只有温饱需要,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充分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2.科学把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判断既反映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又准确概括了当前中国发展格局和生产状况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不充分不平衡产生的客观基础。我国当前的客观实际是,经济社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发展又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区间的不平衡。受地理位置和政策影响,我国整体上呈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借助于开放的春风,先一步改革,先一步开放,也先一步发展,但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迅速扩大。虽然中央推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但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从人才方面来说,人才总是流向发达区域和城市,这里有施展抱负的平台,更好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实现均衡发展,减少地区差距;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动龙头地区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带动其它区域联动发展。

第二,城乡间的不平衡。根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27088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9630元。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及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并且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空心化将会日趋严重。与城市的车水马龙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发展。

第三,收入差距过大。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5。基尼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较大。收入差距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问题。再加之炫富等歪风邪气和仇富等畸形心态,容易诱发社会矛盾。

第四,产业间的不平衡。一方面,传统产业产能饱和乃至严重过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发展不足。另一方面,我国一些产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些产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此背景下,我国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第五,社会文明、国民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还存在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传销等行为屡禁不止,社会文明和国民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不够高,发展成果不足以惠及全体人民。不平衡会反过来加剧不充分。由于发展不平衡,处于发展强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会过多占用发展资源,从而加剧处于发展弱势一端的社会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遭受不充分乃至稀缺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质教育发展不充分。人民群众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是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中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薄弱校自我造血能力不够等问题。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充分发展优质教育,让人民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第二,住房资源普及不充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确实存在大城市房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但居高不下的房价显然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除却抑制炒房等行为外,更需要加大投入的是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保障房等民心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和低收入人民的安家问题。

第三,医疗建设体量不充分。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仍然存在,公立大医院数量少,许多患者得了大病不得不进省城、甚至进京就诊,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医疗建设的体量不充分,不足以满足13多亿中国人民看病就诊的需要。

第四,自主创造力不充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绝大多数产业处于国际生产链的中低端。“made in China”产品,凭借世界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和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方式赚取微薄利润。所以,创新是中国制造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要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关键位置,推动产业创新力向前发展。

第五,精神文明发展不充分。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与之相辅相成的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但不可否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很多地方还存在一个快、一个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精神文明发展不充分,反过来会严重制约物质文明的充分发展。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抓住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必赢体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担当,也体现了我们党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品格。

1.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期待。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党心民心,心心相印,人民的需要和向往是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基线和出发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党将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将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统筹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将着手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推行教育、住房、医疗改革,努力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党和国家把握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我们党确立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和政府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发展解决问题。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创新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起来后仍需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也就是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要把握发展的公平正义原则,坚持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均衡性、普惠性。既要补短板,强弱项,把蛋糕做大;还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把蛋糕分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BKS037]阶段成果)

来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