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震防震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
(3)地壳变形。
(4)地下水异常变化。
(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
(6)地应力变化。
(7)地电变化。
(8)地磁变化。
(9)重力异常。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
(13)地温异常等等。
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怎样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
(1)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4)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5)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6)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7)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8)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9)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若政府己发布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
(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
(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
(3)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
(4)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
(5)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
(6)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
(7)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
(8)准备防震包。
(9)开一次家庭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防震包内备应准备什么物品?
应准备食品、水、常用药品、手电、手机及铁锤等小型工具。
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应该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应该避开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是什么?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从窗口跳出。地震后,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人要呆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不能跟滚石往下跑,应躲在山坡隆岗背后;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躲在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应按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的分路疏散,防止慌乱、拥挤;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住平房遇震如何应急?
住平房避震,要求行动果断,就近躲避。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障碍,无危房或狭巷,可立即跑到室外,已经冲到室外的人,在短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窄巷、大烟囱、水塔、高压线、变压器,及时转移到空旷安全的场地,也要避开桥梁、陡崖、危岩、滚石地带。到桥下避震更是错上加错。来不及跑出时,要迅速贴炕沿趴下,脸朝下,头近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这样地震时虽房屋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俱支撑,亦可免于伤亡或窒息,就能安然无恙。
住在大宾馆内的人在地震时如何防护?
发生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空间,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谨防大吊灯摇摆撞破玻璃窗时散落的玻璃碎片的伤害。居住在高层楼房的人要熟悉安全通道、安全门。要掌握好楼梯状况,随时作好脱险的准备。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防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在影剧院内遇震如何应急?
地震时如在影剧院内,千万不要乱跑,否则乱挤乱踩,可能酿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一般的影剧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时不易塌,塌下来重量也不大。因此较好的方法是躲在排椅下。通常的排椅都是九合板及铸铁架用螺丝连结的,一排排的椅背联合起来,强度是很大的。位于前排的观众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位于门口的观众可以迅速跑出门外。
在商场遇震时如何防护?
在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然后安全撤离。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矿井下的工人应如何避险?
震时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人员伤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必赢体育人员应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必赢体育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小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走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会掉下伤人。因此地震时在街上走,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方躲避。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地震时遇有毒气体扩散如何躲避?
首先要弄清风向.朝上风处避难。避难场所尽量选择在高处。行动时,要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
在户外如何避震?
如果在野外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如果在城区应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避开高大建筑物。
地震被埋压时应如何自救?
(1)尽力活动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以防倒塌。
(2)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以防烟尘呛闷。
(3)有条件时,尽量朝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器物出声,或打开手机、手电,向外界传递信息。
(4)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l)应先易后难。
(2)先近后远。
(3)先轻伤后重伤。
(4)先扒活人后挖死者。
(5)尽可能地先扒轻伤员和青壮年以及医务工作者,以增加帮手。
(6)对于被压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急救周围的被埋压者。总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失误造成的伤亡。
如何寻找被埋压者的目标?
(1)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
(2)按照当地居住习惯或在门窗附近寻找。
(3)对话联系以及与被埋压者敲击器物联络。
(4)俯身趴在废墟上面仔细听寻。
(5)尽可能借助一切有效的工具或手段。
(6)不要轻易离开寻找目标及环境。
(7)有组织地分面分片分户包干彻底寻找。
在挖掘扒救被埋压者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扒救次序?
(1)确定头部位置,先将头部扒出,并设法将呼吸道的堵塞物排除。
(2)上肢。
(3)下肢。
(4)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绝对禁止强力牵拉四肢。
(5)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上下左右的环境伤害其它未被挖救者。
如何正确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应保护支撑物,使被埋者免遭履压。要使伤者先暴露头部,并清除口鼻内异物,使其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抢救埋压窒息伤员,有几种人工呼吸方法?
(l)口对口吹气法。
(2)仰卧压胸法。
(3)心脏挤压术。
(4)针刺疗法。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
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哪几种?
(1)指压止血法。
(2)加压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有哪些?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怎样救护脊椎伤员?
(1)首先在挖掘伤员时,只要伤员的颈、脊椎、腰剧疼者,均可按脊柱伤员处理。
(2)挖掘时,绝不可用力牵拉未完整露出者的上肢或下肢,以免加重骨折错位。
(3)搬运时避免脊柱的弯曲或扭转。用硬板担架搬运,最好将伤员固定,绝对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法。
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应如何护理?
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二、卫生防疫
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
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把好“病从口入”关
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1)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2)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5)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灾区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
(1)肠道传染病: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2)虫媒传染病: 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陇南市是亚热带地区,又正值暑期,是疟疾、黑热病、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实行24h值班和疫情网络零报告制度,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4)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5)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6)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7)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8)预防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预防食源性疾病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 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 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 灾区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预防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震后如何防寒保暖
地震期间,群众一般露宿室外,地面潮湿,遇到刮风下雨,气温变化大,容易着凉感冒,或出现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在室外露宿应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着凉。一般不应整天呆在棚子里,最好出来适当活动,增强体质。不少中草药如大青叶、贯众、鸭拓草、三颗针等能够预防流感、气管炎等疾病,可以因地制宜采集服用。如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后,接连几天降大雨,不少人感冒。当地的医务人员大量采集中草药,一月之内挖了3300公斤,使灾民的疾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冬天露宿室外要特别注意防止被子冻伤。当环境温度降至零度以下,特别是有风时,若受灾人员衣着单薄,极容易发生冻伤。过工疲劳饥饿、全身被约束不能运动、鞋袜过紧等无是冻伤的诱发因素。通常将冻伤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一度冻伤在解冻后皮肤由苍白转暗红白,发硬,发痒,轻度水肿,稍觉麻木,灼痛;二度冻伤皮肤青红色,出现水泡,浮肿、麻木、疼痛较厉害;三度冻伤皮肤被坏死,由苍白变成褐色,最后呈黑色,不感觉疼痛;四度冻伤皮下组织坏死,甚至肌肉、骨骼都坏死,冻伤部位失去活动能力和感觉。预防冻伤最好办法是注意防寒,并做些防冻运动。在极其寒冷时,要使身体的各部位不停地活动,如抚摸鼻子、耳朵和嘴唇,擦擦脸,蹦蹦跳跳,活动手指和脚尖。停下来时若无御寒物品可将报纸等物包裹住裸露的皮肤,或者在纸袋上开个观察孔套在头上,也有一定保暖效果。在袜子外面再套一个塑料袋也可保暖。膝盖容易受凉,要充分注意保暖。衣服湿了要脱下来烘干。
万一受冻伤,应渐渐移到暖和的场所。手和手指冻伤时,可放入口袋和腋下取暖。脸和耳朵冻伤时,用手按住取暖。也可以喝一些热的饮料。靴子和手套被冻住时,不可硬取下来,要一齐浸入温水(水温40℃左右)中,等融化后再取下。对于冻伤部位,避免剧烈温度变化,利用体温、温水来取暖,或者用干燥的布缠起来,这是最好的方法。过热反而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既有冻伤又有伤口时,要首先治疗冻伤。出现水泡时,可用消毒过的空针及出泡内液体,但泡皮不要去掉,然后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或抗菌素软膏,再贴上药布。不要直接烤火,也不要去摸热的火炉和瓶子等。另外揉、拍、搓等都不太好,也不可用雪、冰来搓冻伤部位。深度冻伤应迅速送震区医院治疗。如果伤员全身冻僵,应把他抬到暖和的室内,用温水擦身和按摩,使其血液循环加快。能够饮水时,可给些热水、姜汤喝。要尽量使体温自然恢复。当身体任何伤面处理好之后,务必注意妥善保养,切勿再次碰伤伤面。当趋于痊愈时,如有发痒感觉,切忌用手抓挠,以防再次感染。这里应提醒注意的是,在严寒的室外体力急剧消耗时,一睡着就会被冻死,此刻有同行者可相互鼓励,采用各种措施避免睡魔的袭击。
震后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露宿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必须注意预防中暑。所谓中暑是指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总称。日射病是由太阳的直接照射所引起的,而热射病是由于高温气体所造成的。两种病的体温都在40℃左右,其症状是头痛,头晕、四肢无力、脉搏加快,有时异常兴奋,严重时会失去知觉而晕倒。当体温超过45℃时会引起死亡。在炎热的地方持续出汗突然停止就是中暑的前兆,需要马上到阴凉的地方去,不要剧烈运动,解开衣服舒服地躺下来。为了使体温下降,可到通风处用凉水擦身或沐浴,或者用酒精、冰水擦拭身体。要多饮些加了食盐和苏打的溶液,或吃点人丹、十滴水,安静休息。如果中暑很严重,伤员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而快,或出现昏迷、高烧、抽风痉挛等严重症状时,就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震后如何提防蚊虫叮咬
夏秋季节,蚊子繁殖很快。蚊子能传染许多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人们露宿室外或简易的窝棚里,所以应特别注意提防蚊子的叮咬。防蚊的办法很多,有些人用烂泥涂于脸上、手、脚等身体露出部位,效果很好,但十分麻烦。简易的方法可戴上手套,将袖口塞到手套中。使用蚊帐和驱蚊虫的药物当然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发现突然高烧、头痛、头晕、呕吐、精神不好、爱睡觉、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要赶快送医院治疗。
震后如何妥善处理人畜粪便
震后的居民临时住宅区,粪便和垃圾和管理极为重要。如果管不好,则容易因雨水冲刷而污染水源,传播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因此,简易厕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粪便要及时清掏。垃圾站应设在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农村的粪便、垃圾处理可与积肥结合起来。地震后,除了注意做好上述几项保健措施外,还应注意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对疾病的抗御能力。
地震后的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即“心理救灾”,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地震发生后,不少群众还摆脱不了心中的恐慌,飞来的天灾横祸,给人们留下的不只是痛苦的记忆。特别对那些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来说,哀莫大于心死,若没有外界细致入微的抚慰疏导和心理干预,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梦魇,回归正常状态。特别是在灾难面前,人们应该寻求更人性化、更加有效的救助。群众需要消除恐慌心理,灾民尤其是儿童更需要心理治疗摆脱地震后遗症。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预,能帮助灾区群众的心灵伤口最大限度被爱心缝合,恐慌不安的公众情绪很快被舒解。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折磨一生,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暴力。精神上的帮扶与物质上救援同样重要。灾后重建不该缺失心理干预专家的身影。
三、生产生活自救及灾后重建
制定恢复重建计划,重建美好家园
减轻地震灾害,政府领导是关键,加快科技进步是根本,纳入规划是前提,健全法制是保障,社会参与是基础,宣传教育是先导。救灾与重建是指在地震应急工作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包括灾民安置,伤病员救治和疫情防治,修复生命线工程和各类建筑物,恢复生产及社会正常生活,开展震害调查与损失评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定恢复重建计划,重建美好家园等。“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这四个环节彼此密切相关,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每个组成部分在减轻地震灾害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各自又都有其阶段性。因此,四个环节必须有机结合,并构成整体,才能取得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实效。 很显然,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法制建设,依靠适度的财力投入,依靠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依靠有效的宣传教育等。
震后生产生活应急措施
地震次生灾害源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滑波、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放射性污染、疫情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和自然环境。对已经建成的次生灾害源,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强烈地震可能引起大坝的破坏从而造成洪水灾害,因此当接到临震预报时,如果水库水位过高,可以采用放水的方式使水库水位尽快降低,以减轻地震对大坝的威胁。对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的燃料油罐、食用油储罐、有毒物质储罐等应在罐体周围建造一定高度的防护堤以防一旦罐体破坏后其中的液体到处流淌。储罐管道阀门与罐体之间的连接管道宜采用软管或柔性接头连接以防地震时拉裂。储罐区周围不应有火源,以防火灾。在有毒物质生产和储存的重点部位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关键岗位应备有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
(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
(2)检查和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3)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4)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5)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活动积极参。
(6)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7)被埋压怎么办?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8)抓住震前十几秒钟,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9)避震要点,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0)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11)在必赢体育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
(12)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13)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不要到过街桥、立交桥上下及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在野外怎样避震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14)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怎样提高民居的抗震性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基必须好,要求土质坚实,地下水埋深较深,地震时,地基不致开裂、塌陷或液化。在不宜建设的地基上建房,必须首先作好地基处理。
(2)建筑物平、立面要力求整齐,高度不要超过规定,避免过于空旷,尽可能使开间小,隔墙多。
(3)建筑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地基上打圈梁、门窗口打圈梁,墙角处要多放几处拉筋,屋顶要采用坚固材料。联结部位或薄弱环节要加强,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4)必须保证施工质量。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
(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
(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
(3)山坡或山脚。
(4)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2)应检查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对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3)住在不宜加固的危房居民要撤离。(4)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对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为什么说圈梁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
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即圈梁)可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所以说圈梁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
如何合理布局房屋结构?
(1)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
(2)横墙要加密,横墙支撑着重墙,在房屋抗震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3)墙壁上门窗洞口要恰当,墙壁上开门窗洞口削弱了墙的强度和整体性,因此洞口大小要适当,不宜过宽过高。
屋顶如何建造更合理?
(1)屋顶要轻,要优先采用轻质材料做屋顶。
(2)围护墙和隔墙要轻。
(3)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这些附属物既笨重又不稳定,地震中就会遭到破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如何使墙体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材料宜采用砖墙,石头墙应尽可能选择有棱角的毛石。在施工中,要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在墙体联结处加砖垛、拉结钢筋,块材在砌筑时必须上下错缝,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结合要牢靠,墙体之间互相依靠。
怎样使房屋联结更牢固?
檩条要固定,屋架之间要加设剪刀撑,搁在墙上的檩条或屋架(梁)要锚固,檩条与屋架、屋架与屋架联结要牢固。